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10 00:00


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总结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及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编制发布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定编制。所列政府信息公开数据统计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报告电子版可在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门户网(http:gxj.zhangzhou.gov.cn)下载和市档案馆、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场所查阅。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意见,请与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联系。

地址:漳州市片仔癀综合大楼三楼,邮编:363000,

电话:0596-2024519,电子信箱:zzsjmwbgs@126.com。

一、概述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总结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及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编制发布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信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点,强化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和管理方式创新,不断增强公开实效,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及时、规范、高效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为社会、为我市经济稳定增长与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建设。一是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日常检查督促,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条例》规定和市政府办有关要求,按时在机关门户网站公开《漳州市经信委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漳州市经信委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内容及要求具体化。三是根据《省经信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个栏目的保障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解读和公开力度。加强惠企宣传力度。严格按照政策解读公开时限同步公开政策解读信息8条。加大对涉及面广、社会公众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政策措施的公开力度,在门户网站设立惠企政策、职称评审等专题专栏,在委政务微信—“漳州经信委”不定期更新相关政策和工作动态,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围绕促进重大事件及产业政策,坚持平面报纸类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联动互补共用,开展政策深度宣传、持续宣传。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惠企政策主要内容摘录及落实情况台账编制。对相关政策的受惠条件与标准、政策依据、政策解读情况、办理流程、申报材料等进行充实,同时对惠及企业的金额进行统计,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2018年我委共更新惠企政策内容摘录7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台账27项,惠及企业1326家,惠及金额约18588万元。

(三)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务接待情况的公开。一是加强财政预算公开。及时在委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资金信息专栏公开了《2018年度市经信委部门预算说明》、《2018年度市经信委部门汇总预算说明》、《2018年度漳州市直经信企业服务中心部门预算说明 》、《2018年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预算说明》、《2018年度漳州市节能监察(监测)中心部门预算说明》、《2018年度漳州市数字漳州建设办公室部门预算说明》。二是加强财政决算公开。在委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资金信息专栏公开了《2017年度市经信委部门决算说明》、《2017年度市经信委汇总决算说明》、《2017年度漳州市直经信企业服务中心部门决算公开说明》、《2017年度漳州市数字漳州建设办公室部门决算说明》、《2017年度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部门决算公开说明》、《2017年度漳州市节能监察(监测)中心部门决算公开说明》、《2017年度市经信委部门汇总决算说明》。三是加强公务接待的公开。我委在公开各项预、决算的同时,在预、决算公开说明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中,对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各种费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四)进一步完善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持续规范完善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设置信息公开网页和专栏,多次进行补充完善,确保符合要求、规范操作。逐一开展检查。指定专人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在确保网站页面和各栏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力求符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目录编制上,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并按照统一编码规则上网发布。

(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委机关门户网站、政务微信等平台与公众沟通交流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参与度。一是在委门户网站开展民意征集。2018年,通过门户网站的民意征集栏目开展“如何加快推进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调查、“关于征集对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的意见建议”的调查、“关于如何加快我市钟表产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征集等。二是在委门户网站开展网上调查。2018年,通过门户网站开展“关于打击假冒侵权知识”的问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实施满意度”的调查、“《漳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关于拓展企业融资七条措施的通知》实施满意度”的调查、“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问卷调查等。三是开展在线访谈。委党组积极履行“解读人”职责,在市政府网站开展了《用新发展理念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水平》的政务访谈,我委党组成员林国瑞副主任通过此次访谈话题与大家展开交流。四是组织效能热线问答。委党组成员林益生副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通过漳州人民广播电台“效能建设热线”栏目,解答针对我市工业企业面临的矛盾和困难采取的一些措施,同时与听众展开互动,积极回答听众对于我委出台各项政策的提问,做好政策宣传。

(六)进一步加强机关门户网站建设。一是规范日常管理。为加强互联网网站工作水平,我委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严格审核把关。定期开展日常运行维护,检查链接有效性,发现链接错误,及时查明原因,加以更正。仔细审核重要稿件和重要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做好日常巡检和检测,发现问题或出现突发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定期对网站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二是切实保障信息安全。严格遵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不断提升保密意识,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做到警钟长鸣。按照“谁负责、谁发布、谁主管、谁审核”的原则做好网站信息发布工作,严禁上传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信息,严禁涉密信息上网。三是充实栏目内容。对委门户网站所属的各个专题专栏进行不断充实,加强我委相关政策及动态宣传。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9条。除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除外,网站更新信息434条,信息内容涵盖机构介绍、工信动态、政策法规、政策解读、人事信息等内容。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2018年,多次接收群众咨询,通过口头、电话、网络等方式受理,均得到及时妥善解答。未发生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未发生向我委申请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不高、政策覆盖不够全面、企业间各自为阵难以形成组合拳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作为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的综合部门,工作任务重,公开的事项多、涉及面广,由于个别干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缺乏全面了解,存在主动公开意识不强、公开及时性不够等问题。

针对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不高等问题,深入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编写政策应知应会小册子,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让受惠企业“应享尽知”;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最新政策及解读资讯超5000条,举办《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惠企政策解读会超20场,发放各级政策汇编资料超7000册,打通政策进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政策覆盖不够全面、企业间各自为阵难以形成组合拳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努力做好宣传文章,打通政企间、产业间、企业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一是强化媒体阵地宣传。发挥融媒体作用,开展系列政策宣贯活动,全面营造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比如,与《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广电网络合作,分别推出《漳州制造·聚焦九大产业》专题、《记者进工厂》百集系列报道、“经信视点”专栏。

针对个别干部公开意识不强问题。我委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信息公开工作流程的认识,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与附表

(一)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附件


附件

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18年度

历年累计

主动公开文件数

269

1704

其中:1.政府网站公开数

269

1704

2.政府公报公开数

0

0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数

0

0

其中:1.当面申请数

0

0

2.网上申请数

0

0

3.信函申请数

0

0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0

0

其中:1.同意公开 复数

0

0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0

0

3.不予公开答复数

0

0

4.其他类型答复数

0

0

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减免金额

0

0

接受行政申诉、举报数

0

0

行政复议数

0

0

行政诉讼数

0

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